胰腺炎剛出院15-20天內是不建議吃雞鴨鵝的,胰腺炎剛出院要遵循低脂肪清淡飲食原則,剛出院是不建議吃任何肉類的。從蛋白質來看,雞第一,鵝第二,鴨第三,而從脂肪看,鴨第一,雞鵝差不多。
1、低脂肪成分,有助預防心血管病
雞、鴨、鵝肉,不僅總的脂肪含量低,所含脂肪的化學結構更接近橄欖油的成分。
禽類中所含的脂肪成分主要是對心血管有保護作用的單不飽和脂肪酸;而豬、牛、羊肉中的脂肪,則主要是容易導致冠心病和動脈粥樣硬化的飽和脂肪酸。
所以,常吃禽類能夠預防冠心病、動脈粥樣硬化等心血管疾病的發(fā)生。
2、高含量蛋白質,煲湯味鮮美
可食部分的雞、鴨、鵝肉中的蛋白質含量為16%~25%,比豬、牛、羊等畜肉的蛋白質含量高一些。
禽類蛋白質主要是肌漿蛋白和肌凝蛋白;另一部分是間質蛋白,其中含有能溶于水的膠原蛋白和彈性蛋白等,其余為非蛋白氮。
肉食含氮浸出物越多,味道越鮮美。雞、鴨、鵝肉常被用做煲湯的原料,就是因為其蛋白質含量高且味道鮮美。
3、維生素和礦物質,各有所長
雞、鴨、鵝等禽肉類中含有豐富的維生素和礦物質,它們的肌肉和心、肝等內臟含有豐富的維生素A、E、B1、B2、C及鐵、磷、鈣等礦物質。婦女貧血、視力不佳、發(fā)育不良、體質虛弱,均適合吃這些禽類的肝臟等進行食補。
雞肉中鉀含量較鴨、鵝類要高,每100克可食部分含量近300毫克,另外還含有較多的鐵、銅、鋅等微量元素。這表明,雞肉對心臟功能比較虛弱的人來說,是一種不錯的進補食材。
鴨、鵝類肉中的煙酸和維生素E的含量,以及微量元素硒的含量卻比雞肉要高得多。硒是人體內最主要的抗氧化微量元素,所以,常吃鴨、鵝類對提高機體免疫力,抑制腫瘤的發(fā)生有一定的作用。